欢迎来到苏州华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华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
15950159663
15250299772
15162667206

热搜关键词:环保增塑剂,二辛酯,二丁酯

联系我们

手    机:15950159663,15250299772,

15162667206

电 话:0512-36621110

邮    箱:huacehuanbao@sina.com

地 址:江苏省昆山市长发工业园

环保增塑剂二辛酯的市场需求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增塑剂二辛酯的市...
环保增塑剂二辛酯的市场需求
环保增塑剂二辛酯的市场需求
环保增塑剂二辛酯的市场需求
访问量 : 6238
编辑时间 : 2019-12-21
信息标签 : 二丁酯

  

  二辛酯是指增加塑料的可塑剂,改善在成型加工时树脂的流动性,并使制品具有柔韧性的有机物质。它通常是一些高沸、难以挥发的粘稠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一般不与塑料发生化学反应。


  二辛酯首先要与树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相容性越好,其增塑效果也越好。添加增塑剂可降低塑料的玻璃转化温度,使硬而刚性的塑料变得软且柔韧。一般还要求增塑剂无色、无毒、无臭、耐光、耐热、耐寒、挥发性和迁移性小,不燃且化学稳定性好,廉价易得。实际上,一种增塑剂不可能满足以上的所有要求。


  增塑剂根据其作用分有主增塑剂,即溶剂型增塑剂;辅助增塑剂,即非溶剂型增塑剂;催化剂型增塑剂;根据其化学结构分为苯二甲酸酯类,脂肪酸酯类,磷酸酯类,聚酯类,环氧酯类,含氯化合物等。常用的增塑剂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环氧大豆油,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苯酯,癸二酸二辛酯,氯化石蜡等。PVC是这些增塑剂的主要终端用户。添加了增塑剂PVC的主要应用领域为电线、电缆、地板及墙壁贴面、建材、汽车及包装材料。


  二辛酯在所有塑料助剂中用量最大。我国总产能约为100万吨,增塑剂以综合性能佳、价格优的邻苯二甲酸酯为主,世界四大生产和消费国家和地区——美国、西欧、日本、中国的消费量占70%~90%。我公司主营各种增塑剂二辛酯,商场宽广,增塑剂是国际产值和消费量最大的塑料助剂之一。


  这些年,跟着国际各国环保认识的进步,医药及食物包装、日用百货、玩具等塑料制品对主增塑剂等提出了更高的纯度及清洁需求。环保增塑剂二辛酯赢得了宽广的商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当前国内公司出产的主增塑剂在许多功能上特别是清洁、低毒性等都难以满足环保的需求。


blob.png


  柠檬酸酯类商品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塑料增塑剂,无毒无味,可代替邻苯二甲酸酯类传统增塑剂,广泛用于食物及医药仪器包装、化妆品、日用百货、玩具、军用品等范畴,一起也是重要的化工中间体。


  其中二辛酯功能更为优胜,用处更广,不仅是无毒无味的绿色塑料增塑剂,还可作为聚偏氯乙烯稳定剂、薄膜与金属粘合的改良剂,其粘合物长期浸泡于水中仍具有很强的粘合力。


  偏苯三酸类增塑剂系列产品包括偏苯三酸三辛酯、偏苯三酸三(810)酯、偏苯三酸三甘油酯等。增塑剂偏苯三酸三辛酯,商品名为TOTM,通常用偏苯三酸酐(偏酐)和辛醇(2一乙基己醇)酯制得,常用于催化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如浓硫酸、固体酸、金属氧化物、钛酸酯等都可作为制备TOTM的催化剂,反应粗产物经过中和、水洗、脱色、脱醇等纯化过程得到产品。


  在目前的国内增塑剂市场,主要生产以邻苯增塑剂为主,非邻苯环保型增塑剂所占比例较国外相对较低,邻苯增塑剂严重过剩。2014年,邻苯增塑剂消费占增塑剂总消费量比例达到80%,其中DOP是国内用量最大的增塑剂,占总消费量比例约为56%。国内增塑剂市场的消费结构与国际上无毒环保的非邻苯类增塑剂已逐步替代传统邻苯类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根据统计,近年来美国邻苯类增塑剂占增塑剂总消费量的比例仅在64%左右,西欧邻苯类增塑剂占增塑剂总消费量的比例在70%左右。随着各国环保意识的提高,以绿色、环保的增塑剂新品替代传统品种已成大势所趋。


blob.png


  浅谈中国增塑剂市场如何走出无序竞争?


  2000年以来,中国增塑剂行业的无序竞争愈演愈烈,市场局面渐显混乱。在2007及2008年,由于产能高速扩张、产品缺乏差异化经营等,导致增塑剂行业竞争加剧,其对上下游的话语权变弱,行业利润逐渐被削薄。小编今天简单剖析增塑剂行业无序竞争这一局面,并与行业人士共同探讨变革之路。国内增塑剂行业无序竞争的端倪现于2000年前后至今,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增塑剂产能高速扩张,产量持续增加

  2000年至今,国内各个增塑剂工厂均纷纷扩能增产,导致全国的增塑剂产量不断上升。仅以DOP为例,从2000年的不及35万吨,跃升至2007年的近100万吨。

  2003年前后,全国增塑剂生产能力在10万吨/年以上的仅有5家,3万吨/年以上的不足10家。而截至2008年3月,生产能力在10万吨/年以上的已达到10家以上,3万吨/年更是达到20家左右。

  由于全国增塑剂产量大增,市场区域的划分逐渐模糊不清,各工厂不再独守一隅,核心消费市场集中之地往往出现短兵相接。


  二、跨区域销售,参与异地竞争

  由于商品量的增加,各增塑剂工厂都迫切需要扩大自己的用户群体。地处北方的增塑剂工厂几乎全部南下,在华东、华南建立销售处或发展当地代理商。同时,华东、华南的增塑剂工厂同样不甘示弱,大幅度扩张产能以及“势力范围”。各增塑剂供应商之间的明争暗斗、恶性竞争难以避免。竞争的最终结果是各个主要塑料加工基地的增塑剂用户可以从容挑选供应商,而且在价格、数量、付款、质量检验等各个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下游用户坐享渔翁之利。


  三、各增塑剂工厂的产品多元化路线接近,行业内缺乏差异化经营

  近几年来,国内各家增塑剂工厂几乎都增加了新品种,例如DOTP,DINP,但其实大家的产品结构几乎还是一样,还都在一个同心圆中。因此产品的差异化并不明显。有所区别的是近年来一些增塑剂工厂不约而同的新建了苯酐装置,而且2006年苯酐利润颇丰,并延续至2007年;但一旦出现苯酐的滞销,又会使增塑剂雪上加霜,这种情况在近几年也曾不止一次的出现。


  四、原料稀缺,上游供应商扼增塑剂行业之喉舌

  DOP的重要原料辛醇处于寡头垄断的局面,国内资源主要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下游分散的增塑剂工厂在寡头面前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国内辛醇几乎无销售淡季,增塑剂行业被无情的夹在上游坚挺的原料与下游苛刻的市场之间,左右为难,只好在圈内同各个同行之间进行恶性竞争。


  五、增塑机行业协会名存实亡,缺乏凝聚力与协调力

  虽然国内增塑剂协会建立已久,但凝聚力尚差,整个行业在行动上缺乏协调性与一致性。特别是在与上游和下游的博弈中,因为缺乏协调一致而使得自身处于被动的局面。


  六、增塑剂价格不断攀高,低价替代品横行

  经历2006年的暴涨,以及2007年的高位盘整,目前DOP价格已经较2005年提高了500美元/吨以上。高昂的成本使得价格相对低廉的替代品的生存空间加大。2006年起,原本较为“低调”的环氧大豆油、多元醇苯甲酸酯以及各种名目繁杂的替代品,盛极一时,横行市场,挤占了增塑剂市场大幅的市场份额。增塑剂行业的竞争,从行业内部的竞争,扩展到增塑剂与低价替代品的竞争。

  在上述的市场状况下,增塑剂行业步履艰辛。整个行业生产利润微薄,同时贸易操作空间缩小。因此,如何改变现状,使得整个行业进入良性运转,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问题的解决,却绝非易事。我们无法平抑高涨的油价,也无法抵挡宏观政策的紧缩与打压。同样,我们也无法在短期内改变上游醇类原料的垄断地位。但从行业自身的角度出发,或许我们可以加强自律:理性扩能、增产,合理权衡原料采购成本与生产利润,加强行业行动的一致性。